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云想衣裳花想容——浅探唐代女装的发展

来源:顶端新闻 2023-06-22 15:57:01

引言:

李白在《清平调.其一》中写道,

服装与妆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发展史便等同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而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高峰,其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对唐代女子的装束发展的考据,一起窥探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

初唐女装的四要素

提起唐朝女性,许多人都会有“以胖为美”的刻板印象。

但实际上,自公元618年李渊立唐,至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朝女子的装束变化始终紧贴时事潮流。

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初唐、武周、盛唐,晚唐这四个时期。而从其装束又可分为四要素:帷帽、帔帛、窄袖衫、长裙。

自东晋至隋朝,中原大地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战乱在无意中推动了中国南北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大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源于外来民族的胡服开始进入汉地,并在中原地区掀起了一股流行风潮。

从审美风向上看,初唐沿袭了前代的审美,讲究以身形纤细为美。体现在女子的着装上便是偏爱能够紧贴上身的曲线的衣服。

追溯历史,唐朝之前的女装均为宽袍大袖,最宽的衣袖可垂到膝盖。直到隋唐时期,受胡服的影响,窄袖衫才成为了女人们的日常着装。

从行制上看,窄袖衫属于典型的胡服。分对襟和右衽交领两种,领口较高。

窄袖长至手腕,衣衫下摆窄短,长至腰部。起初这种“胡服”只流行于宫廷和贵族女子中,后逐渐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

相较于武周和盛唐而言,初唐女子的日常装仍较为保守。

除了窄袖衫的领口较高以外,日常出行还必须头戴“幂离”,将自己从头到脚遮挡严实,“不欲途路窥之”。

遗憾的是,因现有资料及文物中均未见冪离的实物,故无法在此详细描述它的形制。

与冪离作用相同的的还有帷帽。

帷帽又被为“浅露”,一般是用皂纱制成的,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长度到颈部,只能起到掩面的作用。

《旧唐书.车服志》有载,

披帛,多为长条形的巾子,女子将它搭在肩上或缠在手臂上,用以增加行动时的风情。

不同于唐《簪花仕女图》留给人们的奢靡印象。

初唐社会尚处于生产力的恢复阶段,因此无法为女性着装提供太多原材料,贵妇们日常所搭的披帛也多为薄纱或薄布材质。

间以绸缎点缀,直至开元时期才发展为“绮罗锦绣,随所好尚”。

而到高宗,除上衣保守之外,唐代妇女非常重视下裳的形制,常以裙装为主。

女子的窄袖衫下最常配的长裙便是唐代流行的高腰裙。高腰裙最早出现于魏晋,隋唐时期开始大为流行。

初唐时期的高腰裙多为间色裙,从出土壁画来看,裙子颜色的搭配多为黄白,黑白等,裙身纹样多用象征光明的联珠纹或寓意福寿安康的葡萄缠枝纹(又名万寿纹),使得裙装添活力又不显轻浮。

以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人物象为例,图中女子的衣着就是典型的窄袖汗衫搭配高腰裙。通过壁画,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初唐女装的特点,即样式紧致,用色端庄。

武周:揉蓝衫子杏黄裙,淡红衫子掩酥胸

随着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的登场,整体提供了唐朝女性的地位,地位与观念的变化又带来了着装风格的改变。

此时期的身材审美开始以匀称健康为主,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她们在挑选衣着时不再拘泥于从前那些刻板暗沉的颜色,而是选用红、黄、蓝、粉等亮色,为整体着装增添了一抹娇俏之感。

以新疆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娟衣彩绘木俑为例,其中的三尊舞女俑虽仍身着窄袖衫与高腰裙。

但无论是裙子的配色还是裙领的开口都与初唐壁画中的唐装有着明显的差别,这正是唐装随着时代风潮变化的最好佐证。

值得注意的是,武周时期的女装领口虽较初唐更为开放,乃至于出现“淡红衫子掩酥胸”的描写,但也远没有达到一些以唐为背景的电视剧中那样开放的程度。

所谓“淡红衫子掩酥胸”,只是女子们在深宫或是自己闺阁中的穿着,并不适用于外出。

武则天时期,女装的整体搭配虽仍以窄袖衫搭配高腰裙为主,但女性参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女装时尚的发展。

贵妇们崇尚奢侈的风尚愈演愈烈,肩头所搭的披帛也从原本的偶尔以丝绸点缀变成了整体以丝绸制作,更加突显了披帛的飘逸与灵动。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风潮——女扮男装。

《礼记.内则》规定;“男女不通衣服”,但高宗至武周却存在着女扮男装的的风尚。据传此风潮的开创者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

根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

这个故事在证明唐朝的开放风气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彼时的唐朝男女地位日趋平等。

正是在这种包容而开放的风气之下,女子不再一味地迎合男性审美,对于衣着的选择也从保守纤细转向了自信从容。

盛唐: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盛唐时期的女性开始追求丰腴圆润之美,究其原因 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百姓的生活稳定而富足,使得整个社会兴起了一种自信而健康的审美。

值得注意的是,盛唐所呈现的女性之美并非只是臃肿的“胖”,而是在珠圆玉润的同时还能拥有矫健灵活的身姿。

胖美人的典型代表杨贵妃虽说身材圆润,犹能作霓裳羽衣舞。

随着盛世的到来,女装的形制开始集繁缛与开放为一体,乃至出现了袒胸露背的情况,女装衣袖日趋宽大。

襦、衫的领口除传统汉服的交领之外,还出现了圆领、方领、鸡心领、立领、翻领等样式,并仍延续了武周时期的低领口,出现了所谓的“袒领衫”。

袒领衫始于盛唐,是一种低胸装,开始只在宫廷穿着,后来贵族女子也竞相效仿。

这一时期的下裙种类繁多,可以尽如人所好,配色上选用红、紫、黄、绿等颜色,其中红色裙最为流行 ,出现了流行至今的石榴裙。

除此之外,贵族女子间还流行名贵的百鸟裙,这种裙装将数百种飞禽的羽毛集于一身,可谓是穷奢极欲。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薄纱制成的花笼裙,用以展示女性的婀娜与轻盈。

总体来说,盛唐时期的服装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形制上看,都呈现出了一种奢华典雅的风格,社会崇尚奢侈的风尚愈演愈烈。

这固然象征了盛世安乐祥和,却也为之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晚唐: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安史之乱之后,曾经的盛世一去不回。随着盛世一起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也消弭殆尽。

在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审美也从健康圆润转为了病态的厚实臃肿。唐代著名的《簪花仕女图》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可叹的是,国家的衰败并没有阻止贵族们追求奢华之风。宫中与贵妇之间开始流行起以薄纱和绸缎所制成的大袖衫。

《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头戴大花,身穿透明纱衣,即为典型的晚唐女子装束。

在审美上,晚唐人民愈发珍爱人体的生命与健康之美,虽然这种“健康”在今天看来是一种病态。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服装对女性之美的展示在中国服装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宽大裙摆掩盖下身的臃肿,薄透的纱罗上衣和裸露出的胸颈又恰当的展示了骨肉美,这种扬长避短的传达理念在如今的时装界仍在被广泛运用。

随着上衣的变化,下裙的形制也在逐渐改变,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裙褶的增多,密集的裙褶提供了更宽大的空间,足以容纳晚唐女性臃肿的身体。

其次,襦裙的裙腰也较从前升高,由腰部直升至腋下,出现了今天所说的“齐胸襦裙”,这也是影视剧中运用最广的唐代宫装形制。

但晚唐时期的女性审美也并一直都是臃肿的,依照时间线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安史之乱到唐代宗一朝的“以胖为美”,第二阶段则是代宗之后又重回人们视野的纤弱之美。

唐朝自代宗之后再无能主,对外的政策也从原先的兼收并蓄转向了保守闭塞,虽说丰腴的审美仍然存在,却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三首》中对女子装束有“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的描写,从侧面总结出了彼时的女装特点:窄腰长袖,形似初唐。

参考文献

1.《旧唐书﹒舆服志》

2.《新唐书·五行志》

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